倒屣:1.亦作“倒屧”。急于出迎,把鞋倒穿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粲传》:“时 邕 才学显著,贵重朝廷,常车骑填巷,宾客盈坐。闻 粲 在门,倒屣迎之。粲 至,年既幼弱,容状短小,一坐尽惊。邕 曰:‘此 王公 孙也,有异才,吾不如也。’”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。唐 皮日休《初夏即事寄鲁望》诗:“敲门若我访,倒屣欣逢迎。”屣,一本作“屧”。元 任昱《折桂令·同友人联句》曲:“既有当壚,毋劳倒屣,便可投辖。”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吾辈得施为,正好谈心花底;兰友瓜戚,门外不须倒屣。”
弃屣:扔掉鞋子。比喻轻视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舜 视弃天下,犹弃敝蹝。”朱熹 集注:“蹝,草履也。”《广韵·去寘》“屣”下引《孟子》:“舜 去天下如脱敝屣。”元 袁易《寄吴中诸友·汤师言》诗:“卓行拘常调,微官更数移...
弃屣:扔掉鞋子。比喻轻视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舜 视弃天下,犹弃敝蹝。”朱熹 集注:“蹝,草履也。”《广韵·去寘》“屣”下引《孟子》:“舜 去天下如脱敝屣。”元 袁易《寄吴中诸友·汤师言》诗:“卓行拘常调,微官更数移。君怀同弃屣,吾道叹如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