禄字开头的组词:
禄禄、禄亲、禄仕、禄令、禄位、禄使、禄俸、禄儿、禄兀、禄入、禄养、禄养、禄利、禄力、禄力、禄勋、禄命、禄图、禄廪、禄数、禄料、禄星、禄次、禄气、禄泽、禄班、禄田、禄相、禄祉、禄禀、禄算、禄籍、禄米、禄粟、禄粮、禄糈、禄胙、禄臣、禄蠹、禄赏、禄运、禄邑、禄里、禄钱、禄隐、禄食、禄饷、禄鬼、禄禄无为、禄无常家、禄来福来
禄字在中间的组词:
天禄阁、寄禄官、寄禄格、百禄儿、答禄姓、食禄糕、上禄丰组、世禄之家、厚禄重荣、命主禄存、回禄之灾、国贼禄鬼、天禄大夫、天禄辟邪、寸禄斗储、尸禄害政、尸禄素食、怀禄贪势、抽简禄马、持禄保位、持禄养交、持禄养身、持禄取容、持禄取荣、持禄固宠、日禄归时、福禄厚重、福禄双全、福禄寿喜、福禄寿禧、福禄未艾、福禄祯祥、福禄长久、背禄逐马、财禄呈祥、轻禄傲贵、速禄飒拉、长生禄位、飞天禄马
寄禄官:官阶名。宋 制,官分阶官和职事官,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吏部尚书是阶官名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。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,只作为铨叙、升迁的依据,称为寄禄官。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,又以尚书、侍郎等为职事官,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。凡职事官,自尚书至给舍谏议,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、守、试三等,以禄令为准。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,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,知 湖州、惠州 为职事,而员外郎、朝奉郎为其寄禄。宋 陆游《尚书王公墓志铭》:“寄禄官,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。”元 黄溍《日损斋笔记·辩史》:“宋 制,必寄禄官高於所任之职事,乃为行也。”参阅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九》、《宋史·职官志十一》。
寄禄格:宋 代关于寄禄官官衔及其食禄品秩的规定。宋 元丰 三年,杂取 唐 及 宋 初旧制,改革官制。用旧时所置的散官为寄禄官,如改使相为开府仪同三司,改吏部尚书为金紫光禄大夫等。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,定为二十四阶,每一阶的食禄都有规定,作为升降增损的依据。崇宁 二年,又换选人七阶。大观 初,增宜奉、正奉、中奉、直奉等阶。政和 末,又改从政、修职、迪功,共三十七阶。见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八》、《宋史·职官志九》。参见“寄禄官”。
答禄姓:答禄姓为少数民族蒙古族姓氏,多为蒙古贵族。其姓氏起源有二:一为出自元代地方行政长官的官称答禄花赤,答禄为蒙古语“掌权、执政、镇守”的意思;二为出自蒙古乃蛮部首领奈曼·抄思,是成吉思汗时期的名将,因其号称答禄,其后裔遂以此为姓。
禄字结尾的组词:
上禄、世禄、丰禄、仕禄、余禄、俸禄、偷禄、全禄、公禄、出禄、发禄、受禄、司禄、吉禄、吏禄、命禄、哺禄、回禄、大禄、天禄、奉禄、安禄、宗禄、官禄、宜禄、宠禄、家禄、寄禄、富禄、寸禄、封禄、就禄、尸禄、底禄、廪禄、弃禄、张禄、待禄、徇禄、微禄、怀禄、悬禄、持禄、斗禄、断禄、无禄、显禄、有禄、梅禄、死禄、殉禄、求禄、求禄、爵禄、狥禄、独禄、王禄、班禄、生禄、田禄、百禄、盈禄、相禄、祉禄、祠禄、租禄、秩禄、窃禄、笃禄、纳禄、给禄、致禄、苟禄、苟禄、茀禄、蓄禄、薄禄、蜀禄、衣禄、要禄、解禄、让禄、诬禄、谷禄、贡禄、财禄、责禄、贪禄、贵禄、赋禄、辞禄、辞禄、逃禄、逐禄、逸禄、遐禄、避禄、邦禄、重禄、金禄、闲禄、食禄、餍禄、饱禄、五斗禄、伯多禄、折腰禄、骨咄禄、不赀之禄、功名利禄、升斗之禄、受鱼失禄、合岁护禄、子遥巳禄、尊官厚禄、尔俸尔禄、括囊守禄、拱默尸禄、斗升之禄、斗斛之禄、无任之禄、无功受禄、无功而禄、梯荣阶禄、衣禄食禄、贪权慕禄、食肉之禄、饵名钓禄、高位重禄、高官厚禄、高官重禄、高爵丰禄、高爵重禄、大难不死,必有后禄
上禄:1.上卿的采邑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公与 免餘 邑六十,辞曰:‘唯卿备百邑,臣六十矣,下有上禄,乱也。’”
大家都在使用的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