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字开头的组词:
茅卜、茅厂、茅厕、茅台、茅司、茅君、茅坑、茅堂、茅塞、茅寮、茅屋、茅岭、茅庐、茅庵、茅房、茅扉、茅搜、茅斋、茅柴、茅栋、茅棚、茅椒、茅椽、茅檐、茅殿、茅社、茅缩、茅缩、茅舍、茅苫、茅茹、茅菅、茅菴、茅菹、茅蒲、茅蕝、茅赋、茅趸、茅轩、茅门、茅靡、茅龙、茅台酒、茅杆洞、茅柴酒、茅苍术、茅塞顿开、茅室土阶、茅室蓬户、茅封草长、茅屋修葺、茅屋采椽、茅庵草舍、茅椽蓬牖、茅茨不剪、茅茨不翦、茅茨土阶
茅厂:茅舍,草屋。唐 韩偓《南安寓止》诗:“此地三年偶寄家,枳篱茅厂共桑麻。”
茅厕:máo cè的又音。义同“茅厕máo cè”。
茅台:1.镇名。在贵州省仁怀县境内,东通遵义,水路沿赤水河可通长江,以产佳酿著名。
茅字在中间的组词:
三茅君、三茅钟、二茅君、分茅岭、思茅县、杜茅柴、白茅香、跳茅山、迎茅娘、黄茅冲、黄茅瘴、三顾茅庐、分茅列土、分茅胙土、分茅裂土、分茅赐土、分茅锡土、初出茅庐、初出茅廬、拔茅连茹、波流茅靡、竹篱茅舍、苴茅焘土、苴茅裂土、草茅之产、草茅之臣、蓬牖茅椽、赐茅授土、顿开茅塞、黄茅白苇、占着茅坑不拉屎、新开茅厕三日香、新开茅厠三日香
三茅君: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,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、茅衷。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,先后隐 句曲山(后名 三茅山,简称 茅山,在今 江苏 句容县),得道成仙,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、定箓真君、保命仙君。世称三 茅君。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。见《茅山志》卷五。
三茅钟:杭州 七宝山 宁寿观 原为 三茅堂,宋绍兴 中,赐古器玩三种,其二为 唐 钟,本 唐 澄清观 旧物,禁中每听钟声以为寝兴食息之节。见《咸淳临安志》卷十三。
分茅岭:即 十万大山。在 广东省 东兴各族自治县 西。山顶产茅草,草头南北异向,故名。相传是 汉 马援 立铜柱处,或谓 唐 马总 所立。参阅《广东通志·山川》。
思茅县:宋大理时为“思摩部”,元代称“思么”,明代叫“思毛”。1993年3月改为县级市。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,县级思茅市改为翠云区。
茅字结尾的组词:
三茅、丝茅、于茅、分茅、包茅、团茅、土茅、寒茅、封茅、屮茅、拔茅、楚茅、灵茅、焦茅、班茅、琼茅、田茅、瘴茅、白茅、笆茅、结茅、缚茅、芒茅、苴茅、茨茅、草茅、莤茅、菁茅、菁茅、藉茅、藑茅、衡茅、诛茅、责茅、铁茅、隐茅、青茅、三脊茅、列土分茅、名列前茅、日居衡茅、林宗过茅、牵羊把茅、胙土分茅、裂土分茅、裂地分茅
于茅:孟子曰:“民事不可缓也。诗云:‘昼尔于茅,宵尔索绞,亟其乘屋,其始播百谷。
分茅:分封王侯。古代分封诸侯,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,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,谓之“分茅”。《晋书·八王传赞》:“有 晋 鬱兴,载崇藩翰,分茅锡瑞,道光恒典。”唐 杨巨源《重送胡大夫赴振武》诗:“向年擢桂儒生业,今日分茅圣主恩。”明 朱鼎《玉镜台记·寄家书》:“哲人萎弃真堪悼,你勋庸未克遂分茅。”清 叶廷琯《吹网录·明潞王画兰石刻》:“集蓼早忧家国难,分茅空负祖宗恩。”
包茅: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。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,故称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包匭菁茅。”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尔贡包茅不入,王祭不供,无以缩酒。”杜预 注:“包,裹束也;茅,菁茅也;束茅而灌之酒,为缩酒。”唐 杜甫《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》之八:“包茅重入归关内,王祭还供尽海头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世祖至元十三年》:“丙午,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。”
大家都在使用的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