谏字开头的组词:
谏书、谏切、谏列、谏劝、谏匦、谏司、谏喻、谏囊、谏坡、谏垣、谏士、谏宪、谏工、谏当、谏戒、谏折、谏曹、谏楚、谏止、谏正、谏沮、谏猎、谏珂、谏省、谏章、谏笋、谏纸、谏职、谏臣、谏舍、谏草、谏言、谏训、谏议、谏词、谏诤、谏诲、谏说、谏谕、谏路、谏辅、谏过、谏郎、谏阻、谏院、谏院、谏难、谏鼓、谏鼙、谏猎书、谏猎人、谏猎臣、谏争如流、谏伐匈奴、谏尸谤屠、谏行言听、谏议大夫、谏鼓谤木
谏列:谏官之列。宋 欧阳修《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》诗:“我昔忝諫列,日常趋紫宸。”《文献通考·职官四》:“绍兴 三年,曾统言本朝多以諫议兼记注,且听直前奏事,元丰 始,不任諫列。”
谏字在中间的组词:
招谏匦、敢谏鼓、百谏图、三谏之义、从谏如流、听谏散鸟、微谏不倦、拒谏饰非、正谏不讳、纳谏赐金、直言极谏科、晏子谏杀烛邹、答司马谏议书、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
从谏如流: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规劝,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。
谏字结尾的组词:
三谏、中谏、争谏、五谏、从谏、优谏、兵谏、几谏、切谏、列谏、劝谏、匡谏、台谏、司谏、味谏、咈谏、哭谏、四谏、大谏、孰谏、密谏、小谏、尸谏、左谏、强谏、微谏、忠谏、愎谏、招谏、指谏、教谏、显谏、晓谏、木谏、杜谏、正谏、死谏、熟谏、犯谏、用谏、直谏、窥谏、箴谏、纳谏、给谏、至谏、苦谏、裁谏、规谏、触谏、言谏、謇谏、讥谏、讦谏、论谏、讽谏、诃谏、诚谏、诤谏、说谏、诵谏、谲谏、距谏、进谏、违谏、逆谏、鄙谏、锁谏、闚谏、问谏、降谏、面谏、风谏、骤谏、默谏、鼓谏、主文谲谏、优孟马谏、公规密谏、叩马而谏、史蝤尸谏、尺帛之谏、正文谲谏、正言直谏、牵裾而谏、犯颜敢谏、犯颜直谏、犯颜进谏、直言切谏、直言正谏、直言进谏、虚心纳谏、论字知谏、诚悬笔谏、身后之谏、遂事不谏、魏徵讽谏
中谏:唐 代谏官“补阙”的别称。唐 郑谷《顺动后蓝田偶作》诗:“小諫昇中諫,三年侍玉除。”宋 洪迈《容斋四笔·官称别名》:“唐 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……补闕(今司諫)为中諫,又曰补袞。”
五谏:1.五种进谏方式。名目略有不同。(1)汉 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諫有五:一曰正諫,二曰降諫,三曰忠諫,四曰戇諫,五曰讽諫。”(2)汉 班固《白虎通·谏诤》:“人怀五常,故有五諫。谓讽諫、顺諫、窥諫、指諫、陷諫。”《后汉书·李云传论》:“礼有五諫,讽为上。”李贤 注:“讽諫者,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。顺諫者,出辞逊顺,不逆君心也。闚諫者,视君颜色而諫也。指諫者,质指其事而諫也。陷諫者,言国之害,忘生为君也。”(3)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“三諫不从”汉 何休 注:“諫有五,一曰讽諫,孔子 曰:‘家不藏甲,邑无百雉之城,季氏 自堕之’是也;二曰顺諫,曹羈 是也;三曰直諫,子家驹 是也;四曰争諫,子反 请归是也;五曰赣諫,百里子 蹇叔子 是也。”(4)《孔子家语·辨证》:“忠臣之諫君,有五义焉。一曰譎諫,二曰戇諫,三曰降諫,四曰直諫,五曰风諫。”
大家都在使用的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