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字开头的组词:
纪事、纪传、纪元、纪功、纪历、纪叙、纪号、纪善、纪委、纪实、纪年、纪序、纪庸、纪录、纪律、纪念、纪昌、纪星、纪极、纪检、纪游、纪理、纪甗、纪略、纪系、纪纲、纪经、纪统、纪行、纪要、纪识、纪载、纪过、纪述、纪録、纪限、纪颂、纪事体、纪传体、纪功碑、纪录片、纪念册、纪念号、纪念品、纪念堂、纪念封、纪念币、纪念日、纪念碑、纪念章、纪念馆、纪纲仆、纪纲地、纪纲掾、纪纲院、纪羣交、纪群交、纪限仪、纪事本末、纪录影片、纪录片儿、纪律处分、纪念邮折、纪念邮票、纪昌学射、纪渻木鸡、纪纲人伦、纪纲人论、纪群之交、纪録影片、纪事本末体
纪传:1.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与列传。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纪传为式,编年缀事。”唐 刘知几《史通·六家》:“当 汉 代史书以 迁 固 为主,而纪传互出,表志相重,於文为烦,颇难周览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:“只有纪传没有志书,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。”
纪元:历史上纪年的起算年代。中国纪元,始于西周共和元年(前841),自汉武帝建元元年(前140)以后,历朝皇帝都立年号纪元,即以皇帝即位或中途改换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。现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的公元纪年,以传说耶稣诞生年为元年。
纪功:记述功勋。宋 范仲淹《<赋林衡鉴>序》:“书圣贤之勋者,谓之纪功。”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·诛韩本末》:“明年,閤门舍人 周登 出使,过 赵州,观所谓石桥者,已具述其事,纪功勒铭,大书深刻於桥柱矣。”
纪历:记时的历法。晋 陶潜《桃花源》诗:“虽无纪历誌,四时自成岁。”宋 梅尧臣《读月石屏》诗:“吾谓此石之蹟虽似月,不能行天成纪历。”清 黄遵宪《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》:“大千世界共此月,世人不共中秋节。泰西纪历二千年,祇作寻常数圆缺。”
纪字在中间的组词:
世纪末、新纪元、新纪録、纲纪仆、经纪人、道纪司、风纪扣、三大纪律、不知纪极、世纪助攻、世界纪录、二碑纪功、值得纪念、党的纪律、全国纪録、创纪之城、劳动纪律、年纪尚幼、檀君纪元、纲纪四方、纲纪废弛、经纪合同、罗缕纪存、胡子纪录、行纪合同、词林纪事、遵纪守法、雕虫纪历、人民英雄纪念碑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
世纪末:原指19世纪末叶,这个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进入腐朽阶段,各方面潜伏着危机,泛指某一社会的没落阶段。
新纪元: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:1919年的五四运动,开创了中国历史的~。
新纪録:新创造的超过前人的纪录。原用于体育运动竞赛,后泛用于各方面。
经纪人:1.为买卖或合作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。
纪字结尾的组词:
一纪、世纪、丧纪、丹纪、九纪、乱纪、二纪、五纪、人纪、代纪、传纪、伦纪、偏纪、党纪、八纪、兵纪、军纪、凤纪、别纪、前纪、十纪、半纪、南纪、友纪、受纪、国纪、地纪、大纪、天纪、奇纪、女纪、存纪、守纪、官纪、宪纪、寿纪、尊纪、小纪、山纪、岁纪、帝纪、常纪、干纪、年纪、度纪、律纪、忧纪、快纪、恩纪、情纪、成纪、执纪、政纪、数纪、方纪、星纪、暮纪、月纪、木纪、本纪、杂纪、来纪、枚纪、案纪、民纪、河纪、法纪、淹纪、演纪、牙纪、理纪、甄纪、登纪、皇纪、监纪、祀纪、神纪、秘纪、积纪、称纪、穷纪、窥纪、纂纪、纲纪、经纪、统纪、群纪、考纪、节纪、行纪、衡纪、西纪、警纪、谱纪、贞纪、贰纪、载纪、辟纪、远纪、违纪、选纪、逾纪、遐纪、道纪、遗纪、遣纪、遥纪、邦纪、重纪、録纪、阳纪、阴纪、顺纪、风纪、饬纪、鸟纪、上年纪、中世纪、九头纪、二叠纪、军风纪、创世纪、协光纪、叶光纪、寒武纪、小经纪、延展纪、拾花纪、有年纪、本世纪、汁光纪、狭带纪、第三纪、第四纪、迭逢纪、不可胜纪、五运三纪、光华世纪、北宫词纪、匡正纲纪、坏法乱纪、奥德修纪、安分守纪、客纲客纪、尊师守纪、小本经纪、弁髦法纪、当家理纪、当家立纪、是非之纪、濑川瑞纪、皇霸文纪、目无法纪、破瓜年纪、败法乱纪、违法乱纪、顿纲振纪、黼蔀黻纪、埃涅阿斯纪
一纪:1.岁星(木星)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,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文公 在 狄 十二年,狐偃 曰:‘蓄力一纪,可以远矣。’”韦昭 注:“十二年,岁星一周为一纪。”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:“张衡 研《京》以十年,左思 练《都》以一纪。”唐 柳宗元《见促行骑走笔酬赠》诗:“投荒垂一纪,新詔下荆扉。”清 顾炎武《过李子德》诗:“忆昔论交日,星霜一纪更。”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(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)、三十年(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)、七十六年(《易乾凿度》)、一千五百二十岁(《诗·大雅·文王序》疏引《三统历》)为一纪者。
世纪:计年单位。一百年为一个世纪。如从公元1—100年为一世纪;1901—2000年为二十世纪。
丧纪:1.丧事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府》:“山泽之赋,以待丧纪。”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,不夺人亲也。”郑玄 注:“纪,犹事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夏,齐孝公 卒。有 齐 怨,不废丧纪,礼也。”宋 叶适《财计上》:“货之滞於民用者,以其贾买之,其赊者祭祀丧纪皆有数,而以国服为之息。”清 陈梦雷《抒哀赋》:“丧纪其一周兮,徒囚首而怀故乡。”
大家都在使用的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