髦俊:亦作“髦雋”。亦作“髦儁”。才智杰出之士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世宗 曄曄,思弘祖业,畴咨熙载,髦俊并作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靖传》“靖 虽年逾七十,爱乐人物”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《魏略》:“自天子在东宫,及即位之后,每会羣贤,论天下髦雋之见在者,岂独人尽易为英,士鲜易取最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郤正传》:“方今朝士山积,髦俊成羣,犹鳞介之潜乎巨海,毛羽之集乎 邓林。”《北齐书·文苑传序》:“有齐 自霸图云启,广延髦儁,开四门以纳之,举八紘以掩之。”宋 司马光《祭观文丁尚书文》:“羽仪髦儁,黼黻训辞,登赞机衡,进参臺鼎。”黄远庸《新旧思想之冲突》:“庚子之后,一復戊戌所变,其时新学髦俊,云集内外,势焰极张。”
髦发:头发。髦,通“毛”。清 俞蛟《梦厂杂著·潮嘉风月·程江雏女》:“程江 蛋船中,有雏女年纔十一岁,髦髮鬖髿垂肩际若松麈。”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戏剧·猫儿戏》:“金奇中 曰:俗以妇女所演之剧曰髦儿戏者,盖以髦髮至眉,儿生三月,翦髮为鬌,男角女羈,否则男左女右,长大犹为饰以存之,曰髦,所以顺父母幼小之心也。”
髦头:1.古代帝王大驾出宫时,武士披发前驱者。始置于 秦,汉、魏、晋 因之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“﹝ 文公 ﹞二十七年,伐 南山 大梓,丰 大特”张守节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转引《录异传》:“秦文公 时,雍南山 有大梓树,文公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