侵齧:逐渐损害。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济水》:“往大河衝塞,侵啮金堤,以竹笼石、葺土而为堨,坏隤无已,功消亿万。”
冲齧:谓水浪侵蚀堤岸。宋 袁褧《枫窗小牍》卷上:“武肃王(钱鏐)以 候潮 通江 二门之外,潮水衝啮,版筑不就,命强弩数百射之,潮水为避。”明 张居正《方氏建水射铭》:“岸受水衝啮,虑殫为河矣。”《明史·吴桂芳传》:“给事中 刘鉉 疏议漕河,语侵 桂芳,桂芳 疏辩曰:‘草湾 之开,以 高 宝 水患衝啮,疏以拯之,非能使上游亦不復涨也。’”
吞齧:1.吞食。清 袁枚《新齐谐·禹王庙吞蛇》:“至树下,见有人,忽跃起三四丈,似欲吞嚙者。”
咀齧:咬嚼。南朝 陈 徐陵《梁禅陈玺书》:“电目雷声之禽,鉤爪锯牙之兽,咀啮含生,不知纪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