祠字开头的组词:
祠主、祠享、祠位、祠兵、祠具、祠典、祠厘、祠器、祠坛、祠城、祠堂、祠墓、祠宇、祠官、祠室、祠宫、祠容、祠寺、祠尾、祠屋、祠庙、祠廪、祠曹、祠正、祠求、祠灶、祠田、祠监、祠祝、祠祭、祠祷、祠禄、祠竈、祠荐、祠谒、祠部、祠醮、祠馆、祠山神、祠祭司、祠部牒、祠堂柏森
祠兵:古代兵将出战,陈于近郊,杀牲飨士卒,谓之“祠兵”。《公羊传·庄公八年》:“甲午祠兵。祠兵者何?出曰祠兵,入曰振旅。其礼一也,皆习战也。”何休 注:“礼,兵不徒使,故将出兵必祠於近郊,陈兵习战,杀牲饗士卒。”王闿运《丁文诚诔》:“曾选士於 衡 湘,截 粤 餉以祠兵。”一说,祠兵即治兵。清 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汉隶拾遗》“泰山 都尉 孔宙 碑”:“第六行‘□□祠兵,遗畔未宁’,祠兵,即治兵也。《左氏春秋·庄八年》甲午,治兵,《公羊》作‘祠兵’,宙 传《严氏春秋》,故书此碑者,亦从《公羊》作‘祠兵’也。”
祠字在中间的组词:
侍祠官、武梁祠画像
武梁祠画像:东汉 石刻画像。在今 山东 嘉祥县 武翟山(旧称 紫云山)下,是 东汉 末年 嘉祥 武氏 家族墓葬的双阙和四个石祠堂的装饰画。其中以 武梁 的祠堂为最早,故名。现存画像石四十三块,画像石多用减地阳刻法,雕刻精细,造型生动。画像内容丰富,取材广泛,包括历史人物、历史故事、孝义故事、列女故事、神话传说和各种车马出行、宴筵乐舞、庖厨、水陆攻战、祥瑞灾异等,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 东汉 时期的社会状况、风土人情、典章制度、宗教信仰,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,也是研究 东汉 时期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。鲁迅《书信集·致郑振铎》:“因为 明 人所作的图,惟 明 事或不误,一至古衣冠,也还是靠不住,武梁祠画像中之 商 周 时故事画,大约也如此。”
祠字结尾的组词:
专祠、丛祠、丰祠、主祠、乞祠、乡祠、云祠、享祠、亲祠、从祠、伏祠、佛祠、侍祠、内祠、内祠、吊祠、奉祠、宗祠、宝祠、宫祠、家祠、小祠、岱祠、斋祠、方祠、明祠、春祠、望祠、楚祠、沈祠、淫祠、湛祠、滥祠、灵祠、生祠、监祠、真祠、礼祠、祆祠、祆祠、祖祠、祝祠、祭祠、祷祠、禋祠、禖祠、秋祠、种祠、稷祠、类祠、罢祠、脩祠、节祠、藂祠、蜡祠、行祠、解祠、诡祠、贞祠、贤祠、越祠、道祠、遗祠、遥祠、郊祠、醮祠、閟祠、鬼祠、齐祠、龙祠、三龙祠、乡贤祠、佛狸祠、佛貍祠、凤女祠、土地祠、土谷祠、大忠祠、妒女祠、杜公祠、柳子祠、楚王祠、武侯祠、洞霄祠、湘女祠、湘山祠、狱神祠、短簿祠、碧霞祠、绮里祠、铜马祠、露筋祠、香火祠、黄陵祠、杜工部祠、田氏宗祠、碧霞元君祠
专祠: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祠宇。旧以有大功德于民者,得敕封神号专立祠庙。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,亦得在立功或原任地方建立专祠。
丰祠:高大的祠堂。前蜀 杜光庭《青城山丈人殿功毕安土地醮词》:“敞丰祠於炎 汉 之年,旌懿号於中和之日。”清 沉道映《舟泊富林谒陈大樽先生墓》诗:“未见丰祠传俎豆,空留皎日照衣冠。”
乞祠:1.宋时,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,请求赐予“奉祠”之职,以享受其俸禄。
大家都在使用的工具